关节受伤不稳后,身体会出现什么
受伤后,患者常常在受影响部位失去关节共轴性。神经系统会通过加强功能性协同肌反应以试图保护和稳定关节。这种加强也可能出现在丧失视觉或前庭感觉输入时,或者损伤后的总体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时。
身体加强功能性协同肌,以在局部或全身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支撑或稳定,身体可能会出现“绷紧”模式。这通常是导致慢性姿势习惯和不良运动模式的原因,以及解释为什么“特定平衡”练习(平衡板、摆动装置等)实际上会延续不良习惯,而不是帮助患者纠正平衡不佳。虽然这种现象可以在全身的任何地方看到,但是有几种代偿策略在躯干或下肢稳定性差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肩关节绷紧:背阔肌、大圆肌、胸小肌和菱形肌经常会出现过度活动的迹象,试图稳定躯干。这种模式将导致肩胛骨下回旋,并带来躯干僵硬。这些患者通常将在步态周期中表现出较差的躯干旋转和手臂摆动,以及手臂过顶动作的限制。
躯干绷紧:竖脊肌的过度活动通常在胸腰段的位置,它可以导致胸腰段伸展。腹外斜肌一般是腹壁比较常见的过度活动肌肉,会导致骨盆后倾和躯干弯曲,并使胸廓的胸骨角变窄。腹内斜肌的过度激活将导致胸廓的扩张。一般来说,腹壁肌或竖脊肌的过度活动将导致相应肌群的反射性同步激活,导致躯干和脊柱的僵硬。
髋关节绷紧:髓关节紧绷也称为“臀部绷紧”(Lee,2008),将导致股骨头前置和髀白关节的过度挤压。这也可能导致单腿站立时骼骨绕股骨向后旋转。这是一种常见的代偿策略,特别是当失去单腿站立的稳定性时。脚趾抓紧:患者基本上会采用两种脚趾抓紧的策略:脚趾爪抓和脚趾卷曲。脚趾爪抓通常称为“锤状趾”,表现为近端距趾关节伸展和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脚趾卷曲表现为拓趾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脚趾屈肌的这种过度活动导致踝关节背屈的减少,以及脚底、膝关节和/或躯干的代偿,特别是在单腿姿势时以及在平衡受到影响的情况下。
这些代偿模式在整个功能活动中是常见的,如上所述,通常继发于肌肉执行该功能的能力受到抑制或损害时。由于患者神经系统的代偿适应性强,由此导致要求神经系统采用替代肌肉策略来执行当前的任务。这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如此容易地延续其习惯模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