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年人更需要运动?小心脂肪带着这些疾病找上门!

成年人可太难了!
除了头发在渐渐减少,其他工作的压力、身上的责任、秤上的体重都在渐渐加重。尤其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型开始渐渐圆润。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8~24岁肥胖率最低,只有22.4%。而25岁则是一个“分水岭”,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45~74岁阶段肥胖率最高。
大家是不是跟咚小姐一样好奇,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容易胖呢?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在我国,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80厘米,就属于中心型肥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国人半数肥胖为中心型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内的肌肉量会逐渐流失一部分。爱运动的各位应该都知道肌肉有多重要,即使坐着不动,肌肉消耗的能量也要比脂肪高很多。所以肌肉的减少也会拉低你的基础代谢,这意味着当你肌肉减少后,吃和以前同样的食物,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而不是消耗出去。脂质周转率,也就是脂肪细胞中脂质被去除和储存的速率。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之前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质周转率下降明显,对于男性来说,在脂质周转下降时,若不节食,体重将平均上涨20%。脂肪组织中脂质周转下降意味着,摄入量和年轻时相同的情况下,年老时会堆积更多的脂肪。激素素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丸酮每年以1%~2%的速率减少,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更年期更是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不走动,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量减少,脂肪无处消耗,发福就是必然结果。2017年刊发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美国哈佛大学关于“成年早期至中期体重增加与后期主要健康结果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中青年每增加10斤体重,中老年时: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2014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多岁发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专家认为肥胖症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或许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系。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尤其是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2003年《新医学》一篇刊文提到,体重指数大于30kg/m2(肥胖)和体重指数25~30kg/m2(超重)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7%和21%,而体重指数小于25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10%。一项2010年刊发的《BMI与膝关节软骨滑膜损伤程度之间的联系》的论文统计发现,肥胖程度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影响。而软骨一旦完全磨损,很难修复,只能手术置换人工的关节。
研究发现,29岁以上的同年龄段人群,随着肥胖程度的增高,关节内损伤危险性也增高;而18-28岁年龄段人群,肥胖对关节的影响很小。过多的脂肪可增加新陈代谢中核酸的总量,从而增加嘌呤的代谢量,最终导致尿酸合成增加。再者,内脏脂肪过多积累,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促进尿酸合成的酶类功能亢进,也会导致尿酸产生增加。而我们知道,有一种疾病就叫做“高尿酸血症”,它甚至可能引发痛风。有一种脂肪肝,是胖出来的。2004年刊发在《中华肝病杂志》的一项刊文提到,60%~90%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出现肝脏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其中1/3的患者有50%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性改变。成年人控制不了人生就算了,体重大家可一定要把控住了!怎么减去中年肥,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了!首先饮食上选择“饱腹指数”高的食物,包括燕麦、小米、大麦、荞麦等口感粗糙的杂粮,还有蔬菜、瓜果、豆类等,以及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质,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零食。另外吃吃饭要细嚼慢咽,专心吃饭才能体会到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食物。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减肥怎么能不运动呢!多运动有助于提高体内肌肉含量,从而增加基础代谢能力。力量(肌肉)训练和有氧训练相结合,帮助身体燃烧掉更多热量。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轻量运动开始逐渐加量,最终达到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运动量。运动应遵循适度原则,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不要一开始就追求极限。如果你是为了健康,那么每次30分钟快走,每周5天;或者每次20分钟跑步,每周3天,就能够实现最基本的运动量从而有益健康。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减肥人群需要每周完成至少30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150 分钟大强度运动。如果是跑步的话,就应该每周跑3~5次步,每次40分钟至1小时。这些数据只是参考,比达到这些标准更重要的是,先动起来,养成运动的习惯,然后再提高跑步的里程或者配速,加入力量训练或者高强度无氧训练,这才是持续燃脂的关键。
微信关注“咕咚赛事”,你想了解的跑步知识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 2021-05-10 17:25:26
作者: 咕咚官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