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马拉松赛记: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宋丹丹...
在正式写赛记之前,先把此刻内心的话唠写在前面吧,满心感谢的一段话唠。
这是我打开这篇推文准备码字时,当下最真实的感受,我稀里糊涂报了一场淮安马拉松,竟然收获了自己今年最好的赛事体验和善意。
因为这场比赛的经历,我有点被治愈了的感觉,所以想借着这篇推文去分享给屏幕前的你们,也推荐这场比赛给同样热爱跑马拉松,关注我公众号的你们。
从20年无锡马拉松破三之后,我变了,我整个人变得不那么好,用跑马人的话来说,就是魔怔了。
参加一场的比赛,PB了就开心,不PB了就懊恼自责,整个人变得很阴郁,也让跑马拉松这件事变得扭曲:决定是否快乐的因素,只有是否达成新成绩,除此以外,好像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跑步最初,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辜负身边的风景,远方才有了意义。”
可追求成绩的那段时间里,我远方的意义不再是用脚步解锁陌生城市,去解锁经历,而只是一个数字。
因为追求成绩,远方对我的意义变成了:“那里温度如何,气压怎么样,赛道平不平,什么时候比赛,我能不能跑出PB?”
谢谢淮安马拉松的经历,我跑步的快乐和幸福感又回来了,我好了。
我的全马PB是2小时52分,是朋友陪我跑出来的,那个朋友叫黑顺。
一坨屎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吧,他最近热衷在某些社交媒体开账号跟粉丝互动,我在无锡马拉松赛道36公里就知道他跑的不如预期。
而他的粉丝们在他发出抖音之后的几天,贴心的私信给我:“乌贼,黑顺没跑好,你要安慰安慰他啊。”
我说:“怎么安慰,我一个大男人怎么安慰另一个大男人,亲亲抱抱举高高吗?”
运动这件事,很纯粹,能不能跑,跑的好不好,到底什么原因,不需要那么多安慰,最懂自己的是自己。
别人的鼓励或者安慰,的确就是抚慰作用。说不上有多大用,但是不害人。
作为朋友,能做的除了口头安慰,我想可以给与的最好的帮助,就是陪着他一起跑,破破风,帮他找回原来的节奏。
“黑顺在福州都舍弃自己的PB,带我PB,那我在淮安帮他压下节奏,带他10-15k总归没问题的。”
催促我在赛前做出这个决定的,其实也不是正能量感恩和伟大的友情。
主要是黑顺这家伙大半夜打呼噜,让我深夜里只能盯着天花板思考,是明天给他破风,还是把打呼噜的这个家伙,一脚踹醒,大家一起顶着熊猫眼去街上找个地方吃吃喝喝,然后明天比赛的时候一起完犊子。
最后,善良的光芒在黑夜里,与黑顺的打呼声交相呼应,让我人性中最至善的一面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想了想这次去淮安的行程,都是黑顺安排的,我默默收回了伸出踹人的腿,做出了上面那个连我自己都感动的决定。
(摄影:沈乌贼,照片名字:沈乌贼和小二黑的合影,字面意思,二黑。)
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偏见,经历的越多,也越难轻易信任别人,我就是这样。
赛前一天,我和黑顺拿到号码簿,看到自己的号码被分在C区,我俩屁颠屁颠的拎着号码簿和自己往届参加马拉松的成绩去跟现场的工作人员协调。
“你看我这个朋友,他明天可能是你们赛道上唯一一个cosplay非洲运动员的人了,在这个没办法邀请国外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时候,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新闻点和传播点?你看看他这个肤色,乌漆墨黑,放在C区,不太合适吧~”我晓之以情。
“放心,明天你们在C区,也可以很快的过线的,不会影响太多你们成绩。”工作人员礼貌的说。
“不是,我朋友虽然皮肤黑,但是脑子不笨,C区和A区中间至少还有个B区呢,多少还是有影响的...”我动之以理。
但最后沟通的结果就是,我们俩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了C区等待发枪。
第二天一早站在C区的时候,我看了看赛道的情况,回想起昨天现场负责人的话,我发现我错了。
他说的是对的,ABC三个区,其实贴的并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形容一下就是,基本枪一响,一蹬腿,一发力,就能直奔拱门,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
为了让黑大哥这次顺利PB,我翻出了压箱底的一堆瓶瓶罐罐:坚驰,耐米德BCAA恢复瓶,冲刺瓶,Beetit甜菜根汁,我突然加这么一段就是想跟大家说下,别看我一周一赛,我是有一堆营养品支撑着我这样胡来,我可以作为体验去玩,把经历分享给大家。
可马拉松毕竟是极限运动挑战,还是希望大家心怀敬畏。
站在C区的我们,看到A区的配速员气球有些晃动,判断大家是陆续出发了,于是拍了拍C区的志愿者小妹妹,跟她说了下她鞋带开了,一会小心背后的人群上来踩到她,然后和身旁的黑顺说:“跟紧了。”
黑顺完全不知道我想给他当破风手,带他这件事,就像他不知道他昨晚打呼噜都像极了他跑马,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呼噜声充满节奏。
从C区冲出去花了多少时间我不知道,印象中只有跟着人群走过拱门,站在拱门下按下表的一瞬间,我玩命的盯准着人群的每个缝隙,嚷嚷着:“麻烦借过一下,感谢,不好意思。”
等到身边开始没有人的时候,看了下手表瞬时配速3分10秒,然后放慢脚步等了一会,黑顺很快就出现在背后。
“我知道,我听歌了,你跟着我跑,咱们匀速4分配,先压着跑。”
也分不清是自己随着不断参赛水平提高了,还是我一开始就对比赛成绩没有执念,整个人跑得特别轻松。
在赛道上左看看右看看,赛道两边大概从2公里开始就围着很多观众,喊着加油。
那时候想的是,虽然人不是那么多,但是喊加油声是真的大,大到盖过耳机里传来的音乐。
跑到5k扭头提醒顺利:“把耐米德BCAA恢复瓶先喝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平时我对朋友都不怎么友善,黑顺突然看到我这么关心他,很紧张的在赛道上问我:“乌大哥,那我给你拿水吧,你喝饮料还是喝水。”
在黑顺问我的时候,我甚至在他的眼里看出了疑问:“乌贼今天是吃错药了?怎么跑在我前面。”
一场马拉松是42.195公里,黑顺在这个冬天月跑量连续两个月在500公里以上,有氧能力的提高,带给他的是跑马时候有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就像我们在健身房练力量,如果一直练大力量突然换成小力量,会觉得很轻,但是肌肉耐力不持久。
我自己判断,黑顺崩的无锡马拉松,属于前半程不压配速,导致后半程30不到,肌肉耐力支撑不到开始崩。
跑马的道理谁都懂,搁自己身上或许依然跑不好,但是搁别人身上却很可能成功。
在赛道上我给自己定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陪着黑顺到15k,然后有能力就一起跑到半马,然后各安天命;没能力就让他前面尽可能轻松一些。
要吐口水了,就手向后摆一摆,让后面的人靠边,自己吐一口。
速度快了,就手往下压一压,表示速度有点快,得压一下。
6k过补给站,顺利跑进补给站拿了杯水以后,在补给站志愿者小妹妹的鼓励加油声中,迷失自我,拔腿跑到了我们前面。
我低头看了下手表显示的配速,连续100多米都是345的配速,确认不是手表飘了,冲着顺利背影喊了句:
以前听过一句话:你只管努力,有些鼓励是在赛道上,彼此看一眼,都是安全感。
莫名其妙的身边就形成了一个方阵,跑着同样的节奏,彼此互相给对方破风,不仅仅是带配速,更多是一种默契的陪伴。
赛道边是连绵不断的加油声,伴随的是几乎同节奏的脚步落地再抬起声音。
然后脑子想的是,再跑几公里,我就不破风了,就可以下班让顺利自己跑了。
到14k不到的时候,我跟顺利拜拜手还不忘嘴上占他个便宜:“剩下的路,你跟着他们跑吧,我去给你买橘子。”
顺利恋恋不舍的把口袋里冲刺瓶递给我,腼腆的说:“好的呢,乌贼,那我就去冲击江苏籍奖金了呢!!!”
我跟顺利告别的地方是在一个向右转弯的拐角,在完成交接仪式以后,我感受到了一种下班的如释重负的感觉,但经过那个拐角以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
记得有一年春晚,宋丹丹形容气氛热烈用的词语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当时还不觉得有画面感,但在淮安马拉松上,我真的感受到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淮安马拉松,一场你很难厚着脸皮在赛道走路的比赛。那场面真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甚至不夸张的说,我感觉自己跑了一场马拉松,见到了淮安老中青幼四代人所能给与的所有鼓励方式。
学生们伸出击掌的手,敲锣打鼓的鼓点,老者们整齐划一的扇子舞,小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吹着手里的喇叭声。
怎么听,没法听,整整十多公里,耳边充斥的是:“加油,运动员加油。”
经常跑马拉松的朋友或许都懂,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跑的比赛越多,越苛求的是身体的状态。
而状态的好坏,往往是需要你跑过半程,甚至跑过35公里,你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明确定论的事情。
淮安马拉松,我状态不好。原因挺多,比如无锡过后右腿髂胫束的紧张,以及前面15k破风,加上赛前一晚自己偷吃小龙虾没收住。
可是,在淮安,我可以不跑成绩,但我不能不吃淮扬菜和小龙虾。
既然吃了,那少吃肯定不如多吃。我就是那个赛前吃多的人。
跑马拉松,我一直觉得决定一个人状态好坏的应该是科学严谨的,温度湿度气压以及休息好坏。
至于信念,加油鼓励这些比较玄学类似鸡汤鸡血的东西,骨子里还是不太信的。
淮安的氛围,那真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第三遍强调)!
怎么会有这么热情的拉拉队,几公里几公里的不间断的,整条街都是加油的声音。满满当当,人群可以有缝隙,但是加油声是360°全覆盖无死角,简直就是24bit+3D环绕立体声~
我真的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我到底在淮安经历了什么,第一次觉得文字有时候是无力的。
只记得跑完后,在赛道上我很笃定的跟自己说:“这大概是我今年跑过的氛围最好的一场马拉松了,没有之一。”
哪怕下半年的比赛还没有开始,我也可以这么笃定的预判一把,今年淮安马拉松的氛围,很难有哪场比赛能超过了。
15k开始掉速以后,一度有种反胃想弃赛的心态,是赛道边的拉拉队治愈了我。
看着赛道边很多都是淮安的市民和学生,就开始比心回应。
当时想的是:“说不定他们也会有一天,因为这次加油的经历,成为他们踏上赛道的动力。”
说不清身体是由意志力掌控还是意志力催促身体,38k以后身体突然告诉我:“我可以!”
赛道剩下的故事很简单了,就是不断的互动,互动,再互动,完全忘了比赛这回事以及身体会不会累的感受。
丝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淮安马拉松的赛道上把所有自己会的比心方式和在奔跑里能用的pose全部实践了一遍。
我发四:以后再也不要在赛道比心了,真的太像个猴子了...
在把所有会的姿势都摆过以后,耳边传来的加油声和身体传来的反馈是,OK了,提速没有任何问题。
而身体这么告诉我的时候,是比赛的38公里,原本应该撞墙的公里数,因为淮安马拉松赛道的氛围,反而觉得身体充满能力。
比赛的过程就是上面的过程,但中间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动,我能力有限,很难用文字去形容。
第一次在写文章的时候,觉得有些词穷以及觉得自己记忆力怎么那么差,没能够叙述全部的经历,只能简单粗暴的记得一个字:好!
这种好,是在出发时,C区人墙志愿者在引导工作人员的指挥下,一步一步的行进,有序且认真。
这种好,是当你收到路边的鼓励,你给予回应,然后收获更大的鼓励。
这种好,是你会因为一场马拉松喜欢一座城市,或者说当你离开这座城市以后,再听到这个城市的名字也依然觉得很温暖。
最后的最后,我想用一段自己跟自己曾经拧巴的思考做结尾。
我很喜欢一本书,是胡适写的《容忍与自由》,书中内容不一一阐述,只记得精髓的那句:人们一部分的自由,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包容和容忍之上。
那么自由是什么,我理解是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容忍的大度和包容则是,我返程回杭州刷手机时,收到的一句:“很谢谢你们来我们的家乡奔跑,也给与她这么好的评价,虽然今天封路,可因为这一天,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家乡,很开心。”
谢谢你们和淮安这座城市给与我们的美好记忆,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的鼓励。
跑马的人总会被人问的一个懊恼的问题:“你跑了第几名呀”
发布时间: 2021-04-19 17:32:16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