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锡马赛记(下)|| 这群中年人啊,啧啧...【文末福利】
有人说马拉松是中年人的广场舞,我是拒绝的。但坦诚的讲,确实因为跑马拉松这件事,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有意思的中年人。不油腻的中年人,风趣幽默有担当,严谨自律有温度,骚话和金句齐飞。
所以,本篇金句和骚话都很多,阅读耗时较长,酌情阅读。
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马拉松的。我有个朋友,他的网名叫大鹏,但是他的真名叫“晓鹏”,当我第一次知道他真名的时候,我调侃他:“一个人的名字吧,一般都是缺什么就起什么,看来你对大这个字,有执念,有执念啊。”
无锡跑完之后,有个朋友没跑好(黑顺:你念我身份证得了),大家在群里聊起马拉松的意义,到底是不是只是追求PB,求而不得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晓鹏说:“马拉松的意义是告诉你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毕竟像马拉松这样付出多少回报多少的事情不多了。”
(写到这里时我的内心独白:嗐,怎么一下子就跑题了?我的赛记还是得继续把无锡马拉松的事先写完呀,咋一开篇就上价值了,我得想个辙把话题拉回无锡马拉松的画面。)
我其实还认识另外一个大鹏,叫曲大鹏,2020年的无锡马拉松,他在无锡这条赛道上给自己的朋友做私兔。
那时候我目标也是破三,我们前后脚跑在一起,大鹏时不时提醒着:“乌贼,你跑步的时候注意前倾角。”
“低头搁前方3米瞅。”老闫在一边给我充当着翻译的角色。
我愣了一下,虽然以我粗浅的数学知识,我知道身高不一样的人,“前方3米”这个数字也未必精准,但是反正我测距也不能保证精准,差不多就得了。
后来,我才知道,身体稳定保持前倾角,能更好的在跑步的时候蹬地发力,至少心理感觉上是这样。
回想起大鹏的教导,我下意识的低头搁着前方3米瞅,瞅见一只黑色臂套。
那熟悉的黑里透着白的花纹,一眼就认出,肯定是赵可丢的,别问我为什么笃定是赵可扔的。
无它。臂套挺贵的,但能不为金钱束缚只为更快,说扔就扔的人,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北京的可爷,而另一个还是七龙珠里的短笛。
想到可爷丢掉的臂套,我忍不住给你介绍下,这个优秀的混迹在北京青匠训练营的中年人。去年在成都SUB250,今年不断的在青匠训练营里突破着自己的5公里PB,10公里PB,一整个冬天,一直在PB,从不轻易放弃。
“青匠整个冬天的强度课,我那是一节不落的都吃下来了啊。”事后回忆着无锡马拉松的可爷,认真地重复着这句话。
看着他丢在地下的臂套,我当时的念头只有一个:“禁欲四公子,这次肯定都要Sub245了。”
想到他们要Sub245,不禁悲从中来,原因也无它,大道至简:“我的朋友如此牛逼,我却如此垃圾。”
Sub,别人都在Sub,只有我没有进步,这样衬托之下,Sub少了u,空留一个自己骂自己。
但我又猛地想到,我还有个朋友叫老赵,他还在为3小时30分努力,努力了三五年就是不进来,我一下子释怀了。
谢谢你老赵,救我于魔障。果然,中年人下的套,还得另一个中年人来解。
谢谢你虽然多少年如一日的没有突破,可你给我们无数人带来了快乐。
这一段文字,来源于上篇推文留言区潘林伟-cqjtu,某老赵的(黑?)粉丝要求而提及。
很多朋友都羡慕网红,一边言语挤兑着这帮人,一边又觉得这帮人有着很多普通跑者享受不到的福利,暗暗记恨。
说实话,我也羡慕,网红其实最大的福利,是跑了很多比赛认识的人。
如果说区分一个跑者的能力,是看他面对孤独的能力,那么,你们孤独吧,我不了。
出了江南大学没两三公里的时候,我抬头看见了汪贻龙,一个来自上海的跑者,应该也是中年人了。
他跑在我前面的时候,我心生感慨,这才多久没见,咋就胖成这样了,上海的伙食是有多好啊。
如果说当网红除了会收到一些比赛邀请和名额之外,还有个最好的福利就是你因为跑了很多比赛,在赛道上认识了很多靠谱的朋友。
我跟汪贻龙就是在20年1月份的蒸蒸日上认识的,那场比赛最后2公里的时候是他给我破风,带我半程跑进了1小时30分。
而时过境迁,我们又在更长的距离见面了,不同的是,我负责“日上”,体重日渐创新低,都快要飘起来了;他负责“蒸蒸”,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体型逐渐浮肿。
但我们依然跑在了同一个水平,我看着他的身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这些肉,是白掉了。
看着他一点点掉速,为了让我逝去的体重有一点尊严,我抬腿提速跑到他的面前:
毕竟,朋友之间,如果不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装一把大佬,给他依靠,让他靠,还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呢?
”兄弟,我带你,我给你破风,我让你依靠,让你靠,没什么大不了。“
”你他妈破风就破风,别叨逼叨逼这种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古老的歌词。“
相信凭借大家雪亮的眼睛,不难发现这张照片左侧伸出一点点自然堂男士战队(软植入)的绿色左胳膊就是我了。
带了2公里不到的距离,感觉到汪贻龙呼吸开始平稳,他超过了我特别笃定的说了句:“乌贼,换我带,你歇一下。”
我跟汪贻龙换带的时候,上海的黄伯伯从我身边右侧飞掠而过,留下了一个矫健的背影,潇洒至极。如果不是摄影师抓拍了这个瞬间,我都不知道潇洒背影的真实面目,如此狰狞。
这大概就是人到中年的现状吧,留给别人一个潇洒的背景,独自面对生活的毒打,面目狰狞都快崩溃了,还给自己打气:“加油,你特么行的,你是硬汉,你要顶住,不能软。”
我冲着黄伯伯喊了两次:“伯伯,加油,加油,顶住,不要谢。”
因为跑步的原因,我认识了好多上海的跑者,他们都一样的低调纯粹暖心,黄伯伯,佳哥,黑子等等前辈,都是老中年人了。(嗐,我可真是独创了一招碰瓷式写作,我没遇见的人,我也能写进去。)
跑步很枯燥,可是你依靠着跑马去认识并且遇见一个个你觉得很不错的跑者,依靠自己对于跑步这件事的付出,你们彼此逐渐靠近,然后同行。
冲着黄伯伯喊完加油以后,我掏出了耐米德的第二瓶冲刺瓶,脑补着耐米德补给建议:
当耐米德的品牌同学跟我说这个时候,我一下子就不在意了,不瞒大家说,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最缺的的确是睡眠,经历最多的也是失眠。
在赛道上,朋友们,要是有一个补给能让你恢复,别说牺牲当晚的睡眠,明晚的也没关系,不行的后天晚上也加上。
我灌了第二瓶冲刺瓶以后,感觉怎么说呢,一下子就得劲了。
从汪贻龙身边直接冲了出去,还顺带跑进了补给站抓了两杯水,一杯递给汪贻龙,一杯递给杭州跑渣团的另一个老大哥:云哥。
云哥大我至少十来岁,老中年人了,跟黑顺差不多的年纪吧。
云哥应该也是在赛道上跑的彻底懵逼了,看着我递来的水,张嘴就是一句:“谢谢大哥。”
我看着他的穿着,一身黑,可真的是我的黑粉成精上街跑马了。
一句谢谢,彻底让我谢了,谢垮了我的骄傲,我还能多骄傲,不堪一击好不好。。
我可以接受有朝一日我因为跑步的原因比黑顺黑,但是我不能接受我因为跑步成了黑顺的老大哥。
反正直到30公里之前,我都在催眠着自己,不去想云哥这一声大哥这件事。
“云哥,就是累了,老眼昏花了,把我看成了黑顺,才喊我大哥的。毕竟我跟黑顺玩了这么久,黑了些,也正常。”
带着这个想法,稀里糊涂且悲愤的不断在赛道上提醒自己,顶胯,送胯,臀部发力。
不断想着身边跑马大神们教我的跑马秘籍,什么保持频率、注意力度、随时接收身体传来的反馈,用臀部发力维系着配速和姿势。
反正就稀里糊涂的跑到37公里,整个人跑的没得感情,什么赛道风景,什么观众,完全都是模糊的,我的目光只有前方的路和赛道两边偶尔会出现一下的公里牌,催促着我复习十以内加减法。
42-37=5,还剩五公里,就5公里了,就可以掐表下班吹牛逼去了。
如果每一场马拉松都像解数学题那么简单就好了,可它不是。在马拉松的赛道上,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终点哪一个先到来。
37公里迎面而来的不是赛道的公里牌,是眼前右上角有一片黄灿灿和几个志愿者忙前忙后的簇拥围观。
如果你跑过马拉松,你一定理解,脱口而出的脏话不是骂人,是发自内心的担心,你知道赛道上拼到最后,每个人都在坚持,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有人倒在你面前,无论是谁。
担心归担心,但是你根本抵挡不住看一眼倒下的人怎么样,不看还好,看了我下意识都停下了脚步。
可爷脱口而出的这句“你快走”,让我把“郭X城,你不要死”咽回了嘴边。
我满含热泪使劲盯着可爷看了看,在那短短的2-3秒,我看到了可爷躺在志愿者的怀里,双腿蹬着,腿蹬的方向都是终点的方向。
我不是想要嘲笑他,也不是对他不尊重,但是那时候我脑海里真的响起了崔健的歌词:“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他也就是手被志愿者拉着,不然他指不定要指向远方跟我说一句:“去吧,那是我们向往的终点,你先去,我殿后。”
目光湿润的发力抬腿狂奔,可爷已经倒下了,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带着他的嘱托抵达终点。
我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或许会口吐芬芳说一句:“卧槽,无情。”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不是看着小时候情情爱爱偶像剧长大的小孩子了,那个遇见危难的时候,男主角给女主角说:“你快走”,女主角说:“我不走,我走了,你可怎么办。”然后纠缠到双双阵亡。
我们是成年人了,可爷跟我说“乌贼,我没事,你先走”的时候,配合可爷一头金灿灿的头发,那一刻,我能说什么呢。我就差看着可爷说一句:“谢三哥!”
我事后认真的回忆了比赛的全过程,整个冬天,我吃下了青匠全部的强度课,跟亦庄四兄弟一起跑的时候,我几乎都是扮演老大哥领跑顶风的那个角色,赛前我还问过金纯怎么跑,他说他状态不好,裤子就不用说了,一般都是我带他。
比赛到后半程,裤子跑在了我前面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跟不上裤子的时候,那个说着自己状态不好的金纯也越跑越快,我心态崩了,说好一起通关打怪,我竟然先脱离了队伍。
“可爷,你有没有想过,你赛道上一路扔装备,是不是金纯和裤子还有文振联手打Boss,你才是那个Boss呢?你这一路掉血爆装备啊!”
“那Coros手表我是不会扔的,那个编制表带是真的舒服,也不会不透气啥的,我不会扔手表的。”
“我其实一直都懂得,马拉松是35公里开始的,可我他妈的没想到是37公里结束的。”
离开了可爷,我玩命的奔跑,我一路跑一路都在想,为什么为什么。
我不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跑马小天才,为什么让我在一场比赛里经历了这么多故事。
我他妈写个赛记都快写了一万两千字了,都交代不完这一路的故事,是谁说的人生如跑马,我这人生也太累了吧?
我承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故事,让这一个个中年人跑到我的赛记里你方唱罢我登场。
带着这股悲愤和可爷倒下的嘱托,我玩了命的顶胯又送胯,保持频率、注意力度、随时接收身体传来的反馈,用臀部发力维系着配速和姿势。
别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因为一路中年人的退场,是青年人的登场,我在这里遇见了一个青年人:赵家驹。
妈妈,你快来看,这可是中国越野积分itra第二高的赵家驹啊!
我看见赵家驹,赵家驹也看见了我,是的,光的反射是相互的,初中学物理的时候,老师就这么说过。
我们俩看到彼此的反应都是一致的:“卧槽,你怎么在这!”
毕竟大家都穿着自然堂男士战队的衣服,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我们彼此商量着:“咱俩甭提速了,就这么慢慢晃到终点,一起携手冲线,给自然堂男士战队一副我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馨画面。”
“手拉手吧?”我一个拍照只会比2的人,我还能想到什么姿势?
“不了,我要用火影忍者的姿势冲线!”家驹满脸认真的回复我。
就在我还没来得及反馈赵家驹热血不热血,但是挺疼的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左手边有个声音出现了:
说话的是小鱼,我们杭州跑渣团的另一个禽兽。很奇怪,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形容,为什么明明跑团叫跑渣团,禽兽却如此的多。
大概就是他们喜欢在比赛临近终点的时候跟别人说加油吧。
我看了看距离,大概离终点还有300米,我跟赵家驹说:“兄弟,冲线姿势的事,咱俩先放一放,你陪我先把他干了,这临近终点把我超了,我咽不下这口气。”
显然赵家驹也没想我为啥年纪轻轻总想着咽气不咽气的事,他特别纯粹,在他的世界里,就是我拿你当朋友,你说干,那就一起干。
相信大家也不难看出,最后为了那一口气,我跑到回到家拿照片给我妈看,我妈都说了句:“这谁啊。”
最后的结局是,我以超过小鱼一秒的时间冲过了终点,结果小鱼后来跟我说:“乌贼呀,嘿嘿,我出发比你晚啊。”
自然堂战队,乌贼的高光时刻,和放慢脚步的赵家驹一起冲线,蹭热度
我是汇跑赛事的脑残粉,以下是来自一个脑残粉的挑刺环节:
1、因为下雨,拱门前的粉色贴纸撕掉了,防止选手因为下雨滑到;但赛道13-14公里,22-23公里处地面的广告贴纸依然没有撕掉。
2、赛道28-29公里处志愿者手持的鼓励标语有两处错误:1).“锡马七年”,应该是去年的标语牌。2).“还有5公里,就可以发朋友圈了”。当时看到理解为,由于来不及更换21年的标语制作,因此使用的是20年的库存标语。
3、选手破三以后在发放破三围巾,引起了哄抢,志愿者努力维持现场秩序,但短暂的哄抢导致混乱。
无锡马拉松的赛事体验,在我心目中属于全国顶尖级的体验,以上的三个细节是我鸡蛋里挑骨头的反馈,作为无锡脑残粉,愿无锡马拉松可以更好。
最后,虽然还没到岁数,但我还是思考了下人到中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你开始懂得,有些话可以表达,有些话则需要去掌握更多视角才敢表达吧。
那些我们觉得不够好的细节,是我们眼里的老大们去擦拭维护的。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是一起吃饭时另外一个赛事人调侃的说道:“现在的汇跑像是一个中年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两边都要顾及,越来越胆小了。”
因为仿佛那个"中年人"的定义,是一种不那么好的词汇。
可还好因为跑马这件事,我借着我的朋友们,可以用这篇文章去给与回复了。
中年人,是像可爷这样取得过好的成绩,也不忘提醒自己清零,选择在赛道上更纯粹更提高的去拼一次,就是为了自己的执念,去站在以往的基础上达成更好的目标。
是像大鹏那样,可以在遭遇生活毒打和挫折也依然给自己找到一个爱好,告诉自己,生活还是值得期待的,总有一些事让你付出就能得到回报,你要相信,你也只能相信。
是像黄伯伯,汪贻龙那样,哪怕生活蹉跎了我的容颜和身材,可我依然可以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那些高光时刻是什么呢。
是前方所有高能,都是如期而至,那些如期而至是下班后挤出的时间,是安顿好家里之后肆意奔跑的发泄和日复一日的站在新的赛道,奔赴终点。
输赢是别人的判定,但坚持是我的决定,愿内心笃定的中年人们:

发布时间: 2021-04-15 10:22:45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