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只有一只眼睛,我也要跑下去
小编按:本故事的主人公,在30岁以前,本来也自我感觉过着碌碌无为的平凡生活,并沿着这样一条路线一直向着人生的终点走下去,而就是2012年9月的一个偶然的决定,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本文为他的回忆录连载内容第二章......
追忆己青葱岁月 可叹那时光荏苒
广州人,1982年生,4岁时爸爸教会了我游泳,13岁读初一时第一次接触了400米田径场,那时跑一个圈对于我来说如同受刑一般,为了体育课的1000米测验能过关,硬着头皮开始逼着自己练习,也是从那时起慢慢对跑步的态度从被动跑变成了主动,长跑(一千米)成为一个稳定拿分的环节。从初中一直到大学,都会自己自觉地跑那么几个圈,这种自觉也许跟初中时的测验好成绩给我的满足感有关,更多的我想是因为那时已经认同了跑步后的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胖起来了,长期不运动了,真的要动起来的时候对跑步仍然有着很深的感情,也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那么拒绝跑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找到过感觉。
虽然跑步的习惯是有了,在长跑的测验中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参加校运会这些竞赛就显得力不从心,中学参加过1500米,大学参加过3000米,都是一开始很被动地跟跑,速度都高于自己的能力,最后就完全掉速,痛苦地熬过终点,这些经历也造就了我之后跑步生涯中越来越钟情于无压力的慢跑。
起居无时乱心性 大腹便便终养成
从2004年一直到2012年这段时间里,繁忙的工作让我不得不经常伏案,经常坐在电脑椅子上一坐就是超过10个小时,另外也不注意身体,回家还会玩游戏玩到深夜,工作压力加上不规律作息,三餐不定时,运动偶尔会做做,但这些运动量已经完败给不良生活习惯了,身材渐渐走样,那时能反映身材的照片不多,能找到的这两张2008年的照片可以看到,“救生圈”出来了,肌肉松垮,脸变成了“大饼脸”,当最近把这它们翻出来的时候也不禁吃了一惊,“那真的是我吗”?
2010年我结婚了,结婚之前几个月跑步多了起来,为了更好的状态嘛,记得在接新娘的前一天晚上完全失眠,第二天早上还是换上跑鞋去珠江边跑了一下呢。可是,经常加班加上运动习惯还是没有形成,结婚之后的身材体重还是往上涨,真的符合了大部分男士的那条规律:一结婚就开始身材发福小腹突出,努力向中年男士的模样靠近了。
身材发福之后,我开始有意识自觉地做点运动了,但是意想不到的一次打击又给我的运动之路蒙上阴影。
2011年11月,人生很大的打击,右眼看东西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去眼科医院检查发现是视网膜脱落,要接受手术,医生说术后三个月不能运动,之后的日子也要注意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拿很重的东西,因为随时可能再次脱落,天空顿时变成了灰色。越是得不到的时候我越是想得到,在手术前,我还刚买了一块用来计时的电子表,去田径场跑了10个圈,那时我已经预测不到手术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对跑步的热情却是前所未有,也许以后我看到的田径场的景色只有一半了,那时对跑步的感情如此复杂,如同心爱的恋人即将死去,现在正在和弥留中的她做最后的告别,不过有一个念头是确定下来的,即使我只有一只眼睛,也要继续跑下去,哪怕变成了瞎子,我也要老婆用一根绳子牵着我的手,做我的引导员一起跑步,我不要向命运屈服。
机缘巧合赴盛宴 十载情缘一线牵
2012年9月,我是在上网时无意之中知道了广州要办首届马拉松的消息,欢呼雀跃。对于有十几年感情的跑步,能参加一场两万人参加的比赛而且是首届,是足够吸引的。比赛分迷你马5千米,1万米,半程跟全程,当时我想最近只有跑一两千米的水平,先把半程全程排除了,迷你马听上去太小儿科了,于是去头去尾就选了中间的1万米,其实5000米已经是我平常距离的两三倍了,更不用说1万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起1万米升级到半程,和半程升级到全程的难度要大。
一天早上(最近查回我的记账本子,是2012年9月24日)在犹犹豫豫之下还是点击了支付的按键,正式把自己推向了这条当时纯属玩票而3年后看来光辉无比的运动之路,再晚那么一天,名额就全部报完,如果那时报不上我的人生履历又会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未完待续......,本文由咕咚用户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咕咚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