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秘籍:我不喜欢跑步,我只是喜欢跑步带来的副作用
“人总有要做的事,如果这事恰巧是自己喜欢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说过很多鸡汤,却突然发现:在心情平静时,想到的话都不是鸡汤,而是一些平淡的大白话。
“我不想跑了,好痛苦啊。”
每周二跟朋友一起在操场跑间歇跑,用人话来说就是那些超出自己的舒适配速,让心跳加快,腿变重的自我折磨跑。
跑到最后几组的时候,我听到自己越来越沉重的脚步声,仿佛是一位优秀的打击乐大师在演奏一种古老的乐器——退堂鼓。
是的,退大师只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在“退大师”出现的时候,内心还会有另一个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鸡汤哥出现:“让你痛苦的都是上坡路,是成长的路,是提高的路。”
于是心里一边想着“人类的成长,本质上都是反人类的”,一边面色平静的跟朋友说着:“休息好了吗?准备下一组了。”
我不喜欢跑步,我只是喜欢跑步带来的副作用:身材变瘦,上镜好看,变牛逼,完成一场马拉松,很快的完成一场马拉松,很轻松的完成一场马拉松,再去挑战一场更长的崎岖的马拉松,他们说那是越野跑。
我真的一直都想偷懒,所以这篇文章算是我的跑步偷懒秘籍吧。
01
合理的纵容虚荣心
“你在抖音/视频号/微博/各种短视频平台上跑步吗?”
“我不在网上跑啊,你跑吗?”
“正经人谁在抖音上跑步啊。”
之前有着类似对话的伙伴,后来一个个悄没声息的都开了短视频账号。没错,跑步从来都不难,难的是坚持跑步,坚持在没有别人强迫的情况下跑步。
男人至死是少年。
这句话本质上和女为悦己者容是一样的,我们都需要被人夸赞,适当的让虚荣心被满足,是我克服跑步枯燥的初期动力。
最开始从2公里跑不到,到慢慢能跑到5公里,10公里,达成的里程碑的瞬间自然很兴奋,但更让我感到幸福的是,让别人看到我的成绩。
是朋友圈的赞,也是公众号、微博、抖音里的留言和私信。
合理的面对自己,不避讳虚荣心带来的快乐,可以适当消除跑步的枯燥感。
自己听着乐着笑着,就像是在越野包里灌满的不是水,而是鸡血一样,反正又不会影响到别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不爱听好话呢?适当虚荣点,是为技巧一。
02
给自己找个好朋(跑)友
当你使用社交媒体有一段时间后,只要别太自闭太自卑,大胆点,就不会缺朋友。再说了,这有什么自卑的,在社交媒体谁还不是一串ID啊,你要真自卑,你在你的ID前加上一串A,保证排在第一个。
主动点,去交流,去沟通,运气好交个朋友,运气不好就当扔出的漂流瓶被鱼吃了。
时间久了,总能交个朋友,距离近的大家可以一起结伴约个跑步,距离远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彼此鼓励,暗自追逐。(详见晨钟和老赵的爱恨情仇详见公众号:英俊的龅牙赵)
那么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合练,或者作为伙伴是最好的呢?
这人意志力强,刮风下雨都不怕,打卡狂魔,没事就在朋友圈打卡制造一种恐慌,让你觉得,同样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生活的人,他凭啥这么起早贪黑的努力,他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如每天一大早早早早起来跑步的老闫
为了知道他的目的,你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直接粗暴的方法:你跟着他一起练。
这人对待训练很严肃,你跟他约好跑强度课,跑多少圈操场,他严肃且执念,你说,跑不动了,不跑了。
他说,说好了10公里,1公里1组。哪怕就是少一组、一公里、一圈、一百米,你都对不起自己出门。
这人水平跟你相差不多,比方说你的全马是4小时,那你找的这个伙伴成绩最好在你水平的正负15分偏差为宜,就是你努努力跟得上,他耐耐心也能陪得住。
比如去哪跑,都愿意陪着你的土豆
当然如果你们彼此是异性且有一方持靓行凶且均为单身,这个数据不做参考。
当然,你非要像上图这位以拉爆美女为终极目标,那我也不说什么,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跑步嘛,开心最重要……
是为技巧二。
03
给自己定个目标并设置时间
有的时候,不报名参加一场马拉松,你都不知道你这么厉害呢!!!此处特别艾特无数个报名恐惧症患者同学。
当你平时能完成10公里时,站到马拉松的赛道上,你就有很大可能可以完成21公里的奔跑。
当你平时可以完成21公里的独自奔跑,去到马拉松的赛道上,你就有很大可能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的奔跑。
你看,哪怕不想,但我还是都用了“可能”这个字眼,我多严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我就不说了。 我身边充斥着各种天赋异禀的人,年跑量20公里完成半马挑战的奇才,比如——我老婆。
以及月跑量100不到,首半马2个半小时不到的资深自媒体大体重撰稿人。
他们的有个共同的天赋,就是在完成半马之后,两眼放光说着相同的话:“妈呀,我都没想到我能完成,我要是平时努努力,我下次肯定可以快个15,30分钟吧。”
马拉松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是一个从“敬畏”到“氛围”演化的名词,在最开始,大家对于它更多是恐惧和害怕。
怕跑不完,怕受伤,怕痛苦。
当然了,我不鼓励没有跑量堆积就去参加比赛,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我老婆之所以能跑完,是因为有人陪跑,有人照顾,平时也经常爬爬山徒徒步,运动基础还是有的。
对于马拉松,怕,是对的,拥有敬畏心也是对的。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把这种敬畏,转变成你对训练的尊重、对报名的谨慎、对目标的保守、以及对困难的预想。
只有这样,你才能激发内心的潜能,去完成一个你事先可能预料不到的目标。
说的很玄乎是吧,当你有个目标的时候,你每次想跑不想跑的时候,十次有三次会选择出门跑。
目标就有了意义。
而马拉松往往会激发你的潜能,原因是一个人跑,和被一群人裹挟着向前跑,你会因为激动,好奇和兴奋。
在激动兴奋之下,稀里糊涂度过5-7公里,然后等到反应过来度过中间的3-5公里,最后通过10以内倒数和加减乘除,完成最后的距离。
是为技巧三。
以上说了这么多,依然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人总有要做的事,如果这事恰巧是自己喜欢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跑步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很少是因为喜欢而跑起来。
或许多的是我们期待做这件事的副作用而跑起来:变瘦,变好看,变牛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在跑后开心的时候选择相信一些明知不可信的鸡汤洗脑的话:“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过后全是坦荡和善良。”
如果非要给这句话找点逻辑支撑,我想大概就是,跑步机最开始发明出来是一种刑罚工具。这不是我瞎说的:
19世纪早期的跑步机是惩罚囚犯的刑具,他们用力踩动辐条以带动巨大的桨轮,用于抽水、粉碎谷物或者驱动磨坊,这就是英文单词‘treadmill’(跑步机)的由来,treadmill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踩磨坊’。囚犯们每天被迫踩磨坊6个小时以上,这相当于每天攀登1500米到4300米的高山。
写在最后的话
为什么突发奇想有了这么一篇文章?
是因为跟一个朋友聊天,她问我:“近期思考下,你的马拉松意义。”
在她问出这句话之前,她跟我说的是,觉得你很厉害,跑那么长距离跟玩一样。
我说,的确就是在玩,会觉得乐在其中。
她问,那在乐在其中之前,你是怎么喜欢上的呢。
于是有了这篇推文。
交代完毕,谢谢你的耐心。
最后的最后,我想马拉松这件事带给我的意义是:
不断提醒自己,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我始终希望自己敬畏它,因此去训练。
也不避讳在不断挑战极限的过程中,会导致身体受伤。
但我更希望借着马拉松的经历,让自己去反思为何而出发,因何而受伤,如何在受伤后变得更强大,更不容易受伤。
喜欢才是意义,而惧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