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到底应该是脚的什么位置着地?
就目前世界马拉松运动来说,没有哪种姿态(包括着地部位)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哪种跑姿是完全错误的,前提是你所运用的跑姿没有造成损伤,且于你来讲,跑步的经济性较高。
跑步是无非三个部位着地:
1 前脚掌
2 脚后跟
3 全脚掌
如果你目前所运用的跑姿对你造成损伤了,那就说明该种姿态不适合你,你需要调整你的姿态了!
一起来聊聊它们的优缺点!
前脚掌技术是现在90%以上的马拉松大神都在采用的,它的优点是经济性高、速度快、能非常好的利用小腿后侧肌肉及肌腱的弹性!缺点是同样对小腿后侧的肌肉和肌腱的力量及耐力要求过高,而且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对于初级跑者来说会大大的增加小腿后侧和足底(筋膜)受伤的几率!
脚跟是大部分跑者最常见的着地部位!它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掌握,稳定性更高,对小腿后侧肌肉肌腱的要求较低!缺点是,相比于其它两种着地位置,它是在地面停留时间最长的(我们在跑步中之所以会受伤,主要就是在双脚交替接触地面的刹那,而不是在腾空的时候),所以它的经济性最差。而且脚跟着地的跑者基本都存在过分迈步的问题,这就会增加膝关节等部位受伤的几率!
全脚掌的优点是比较稳定,经济性较好(相对于脚跟),在降低小腿后侧肌肉肌腱受伤几率的前提下,还可以比较有效的利用到这些肌肉群!缺点是不容易掌握,跑步的经济性相对于前脚掌来说较低!
还是回到开篇那句话,大家不用太刻意调整自己着地的部位,但是如果你目前的跑姿造成你受伤了,那就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