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马请不请代言人 都不影响我们跑步
杭州马拉松官方发布了一张海报,海报的人物是七个少年,这七个少年以“鼓舞官“的身份作为杭州马拉松的代言人,为杭州马拉松助力。
海报一出,立马引起马拉松圈的各种评论,甚至有一些用户的评论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嘴下留德。
作为主办方,肯定是想方设法的把一场赛事尽可能的做完美。我们既然作为跑者,参与这场赛事就好了,何必要抨击?起码主办方是在想办法让这场比赛办的更加创新,更加有吸引点。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寻求的都是不断的创新。这个创新说的简单,就是每一次都来点不一样的东西,让人一下子记住这个独特的事物。举例,我们的生活不只是平淡,还有惊喜,还有仪式感。那如果我们只是循规蹈矩的活着,那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跑者,创新我们做的最好。我们从不跑步开始跑步,从走一公里到跑三公里,从跑五公里到跑十公里,从十五公里到一场半程马拉松,从三十公里到一场全程马拉松,接着我们就野心勃勃开始考虑30公里的越野了。
完成第一场越野后,我们开始考虑50公里的越野。接着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创新,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我要跑一个百公里越野赛。”
完成百公里越野赛后,你就是其他跑者眼中的大神了,能完成百公里,是何等的不容易。这时,你又给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跑169公里越野赛。有可能会退赛,但你还是报名了,做好了各种准备。
参加169公里的越野赛,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完赛,第二种退赛。但无论你选择哪种,你都在突破自己。八百流沙,跑在前不见人后不见村落的荒漠里,到底是图啥?不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可以的。这就和这次杭马官方发布代言海报一样,他们最大的想法应该是用自己旗下的艺人宣传,达到一种双赢。
杭州马拉松代言人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争论?为什么官方要撤了海报?撤了之后为什么没有任何说明?
这其实先从杭州马拉松自身说起。杭州马拉松的前身是西湖桂花国际马拉松和国际友好西湖马拉松赛,始于1987年,是中国历史第二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仅次于1981年创办的北京马拉松,是中国田协和国际马拉松及路跑协会(AIMS)备案的国际级马拉松赛事。
杭州马拉松在马拉松圈子的知名度远高于S.K.Y天空少年,跑步的人都知道大迫杰、李子成等等专业的运动员,以及一些知名的KOL。这就是说,马拉松圈子不一定都喜欢娱乐圈,但是娱乐圈想跨界,结果跨界出现了意外事故:靠着背喷上了热搜。
换句话说,杭州马拉松跑不跑,他都在哪里。S.K.Y天空少年你喜不喜欢,他们也都在哪里。当二者在自己独有的圈子有知名度时,想跨界合作也是一件好事。跨界成功了,未来马拉松的赛道上也将会出现更多新生代的面孔,新生的一代也需要成为吃苦的人,毕竟老话说“吃苦才能成为人上人”。S.K.Y天空少年作为偶像天团,经过一番学习和苦练才打造出现在的他们,就像我们跑者也是经过一番思想动员才开始跑马拉松一样。有能力者,必将突出。
在跑者的心里,马拉松是一个爱好;对于主办方来说,运营马拉松不仅是为跑者提供实现爱好的地方,还要为自身的盈利考虑。本就是一个商业化的活动,娱乐圈和运动圈跨界,也不能说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做法。
不过这次,主办方没能经得起马拉松大众的唾沫星子,没有顾及到遇到这样的危机公关,该怎么将危机间接性的转为正面舆论,而是直接撤了海报。这不,就算主办方想联合跨界,也是一次不完美的跨界,毕竟是被骂着上了热搜。
主办方看到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时,最不应该的就是直接删稿,或许迅速出一张S.K.Y天空少年着运动服的海报,岂不是能减少被喷。直接删稿给大众造成的第一反应就是主办方心里已经明确知道这次跨界合作失误了,草率了。
杭州马拉松这么好的赛事不至于被说成这样。想必下次跨界合作,主办方也该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以最合理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还有,对于杭马,对于杭马代言人,我们这些大众用词不要那么激烈,也别随波,要有判断,该跑步就跑步,该跑马拉松就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