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
下载

一场赛事怎么才能变得更好?我在他这里找到了答案


“我不懂你们说的情怀,可我懂摄影师用镜头表达的感情。”


有次跟一位越野跑赛事人聊天,只有两个人的私下聊天。聊怎么变得更好,聊怎么踏实,也聊还能怎么取巧。


说到踏实。


他说,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不是那种纸上谈兵对着电脑或手机在那里下分析,要真的自己一步一步把赛道反复地走下来,最好闭上眼睛自己也能在眼前浮现赛道的情况,我们不能控制天气的突变,但是心里可以有突发预案。


要补给充分,要赛道的标志清晰,要让更多的人,跑的更快的人,更有趣的人来这里,再来这里。


可是,怎么平衡越野跑和登山之间那根模糊不清的“金线”,如何拿捏小白跑者和精英跑者对于“虐”的喜爱呢?他问。“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吗?”


那次聊天,只有我跟他,还有桌子上摆着的可乐和烧烤。


于是,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不避讳。我们聊完了踏实之后,厚着脸皮肆无忌惮的聊怎么取巧。




“仪式感。起终点的仪式感最重要,其次是赛道上的细节。”


“影像传播。比赛只是短暂的那一天,下一次比赛的聚焦引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持续传播,需要好的影像资料。”


“志愿者的专业度。给志愿者的仪式感以及针对于越野赛更多的参与度,会直接作用到参赛的选手,感染选手。”


“赛事总监个人的魅力。”


那是那次大家借着酒劲,几乎在我现在这个水平和经历能想到的一切了。因为彼此熟悉,没什么藏着掖着的,一股脑儿的蹦了出来,也不去想自己说的对或不对。


在这些所有我能想到的几个点里,今天想跟你聊聊“影像”这件事,它还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幸运。





01


这些年跑越野赛,我被问过最多的问题,是马拉松和越野赛有什么区别。一开始我也懵懵懂懂,感觉可能就是跑的地方不一样,装备不一样,跑起来的速度和感觉也不一样。


一直没有说出来的一个区别,是影像的区别,以及在这两种赛事中跑者和摄影师之间互动的区别。


相比于马拉松,由跑者引领摄影师做出的抓拍记录,越野跑则更多的是由摄影师引导跑者做出的摄影创作。


是的,它更像是一种创作。


每个越野跑者就像是摄影师的模特,配合着他们的镜头完成一次户外的艺术创作。



他们会去协调风景的构图,以及跑者放在那个位置更容易产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也会去调整照片的对焦,噪点,画面干净度,在被奔跑在山野的跑者感动的同时按下快门,捕捉彼此最重要的一瞬。


我是幸运的,因为跑越野赛,遇见了一帮越野跑摄影师们。比如:


因为汇跑系的比赛,接触到的汇跑摄影大师们:八千,瓦胖,淼,楠哥,天涯,朱哥,Max,予森,子胥,萌萌等等。


因为江浙沪的比赛,认识的圈圈,阿呆,囧胖,Tommy,金晋,越野在现场等等。


越野跑优秀的摄影老师很多,如有遗漏,一定是我跑的比赛太少,记性太差。下次见面,我自罚三杯。


因为遇见的这帮摄影师们,他们构造了我对于越野跑的大部分热爱。这份热爱是,你只管专注去跑,用一切跟大自然亲近,你最轻松的卸下面具不需要社交的那个样子,他们透过镜头帮你一一记录了下来。


这是跟这些摄影师接触以后,我收获的礼物。远比最终的成绩重要的多得多。




今天的篇幅有限,借着这一篇推文,先向你介绍一位摄影师吧,其他的各位“好摄之徒”,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的分享给大家,毕竟山高路长,江湖永远都在,不用急于一时。



02


我们这次要说的这位,他的名字叫囧瑟福,朋友们喊他囧囧。一位(可能)不那么善于言辞,却(永远)在反思纠结的摄影师。



全文仅这张照片By左小右,其余配图均为囧瑟福拍摄


8月1号,苏州比赛结束后,大家惯例带着啤酒吃着火锅聊着天,参赛的选手聊着比赛的难度和记忆里清晰的那些画面。摄影师们说着自己看到过的或是拍过的参赛者。




我跟囧囧聊天,囧囧一如既往,低着头翻着自己拍摄的照片,然后喃喃自语的反思着这场拍摄的细节问题。


“我还是缺一些引导,胆子不够大,我怕自己凑上去引起运动员不适,打破我眼睛感受到的画面感。”




“我跟小柚子在说两个灯不同时闪的问题,现在闪光灯情况下Iso手动,闪灯手动。”


“比较保险的方式是外闪加变焦头,但是,这样出的片子会有问题,就是闪灯会把面前一大堆打亮。”




“夜晚越野赛在山林捕捉运动员的动态画面时,噪点和灯光的处理,这两天我要再研究下。”


“全黑情况下看到头灯,直接对焦头灯,在感觉到焦点锁定以后,就按下去,毕竟都是连续动态对焦,所以就连拍,拍摄看缘分的。”




“离机闪我考虑的,引闪器我也带了,但是山里我找不到比较合适的闪位,都架不住。”


“我得想想该怎么弄,怎么玩的更有趣一些。”



我知道看到这里的你,可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因为我也和你一样。


可跟这样的摄影师在交流,甚至只是听着他自言自语式的交流,你仍然能感受到的是他对于自己在做的事,投入的那份笃定和热爱。


我们总是说情怀。


一个一直喜欢的歌手发新歌了,我们说这是情怀;一位很久没出书的作家写新的小说了,我们说这是情怀。我想,囧囧也是有情怀的吧,他的情怀,大概就是这种热爱成了习惯所呈现的真实样子——


永远的想着自己爱的事情,永远的想要做到更好,哪怕没人在意,但至少在他自己心里,永远住着一个有情怀的少年。




03


“明明这么虐,为什么抵达终点以后还会想着下一场呢?”


因为等到酸疼散去的时候,你翻着曾经让你忍不住点下发送键,放在朋友圈想要展示给周边朋友的样子。


你想要分享的样子。




我喜欢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为某项运动创造了影像资料。在参赛者用他们拍的照片发朋友圈或者跟身边的人分享的时候,他们安静的听着看着却从不夸夸其谈。


他们一直这样,乐意分享也乐意倾听,按下快门的瞬间也记录他们眼里捕捉的美好。


至今记得有人告诉我说:摄影啊,就是用光的艺术。


但现在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束光不仅仅来自于自然,还来自于镜头后面的那个人,他们心里有光,眼里亦有光。


我们翻看着照片,兴奋地喊着:我这张拍的真好!


如果恰好这个摄影师在旁边,他心里的那束光一定变得更亮了。在收获褒奖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明白,自己的光跟世界根本不值一提,但这束光却能让身旁的人觉得快乐。


谢谢这个圈子里一路走来,每张照片背后的那个人所照亮的光,因为那些画面,让更多的人想要尝试进入这个小小的圈子。


在复杂而浮躁的时代里,选择一个简单的运动,去认真的跑跑步,认真的看看这个世界。




回到前面说的“取巧”这个话题。


因为遇见了这群人,我开始模糊的认可,真正取巧的办法,不一定都是“歪门邪道”,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敢于去经历,去试错,也敢于去分享,去变得更有力量。


取的是一次次的不足后的总结;巧的是千锤百炼后的经验。


于是我们发现,不用害怕被关门被退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刻苦地训练,然后把自己训练时候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喊出的每一声哀嚎,都变成你比赛时候的动力,铸就那个在赛道上专注而自信的你。


于是我们懂得,不用担心自己想跟别人分享时没有拿得出手的素材,只要尽管去跑,尽管去拼,自然有那么一群躲在摄像机镜头后面的人,为你记录下这一刻,你的坚定,你的荣耀,你的满足,你的成功。


而我们的每一次分享、每一句赞许、每一个肯定、甚至每一个微笑,同样也会让这群醉心于记录下这些时刻的摄影师们,有更多的理由和更大的动力,让他们心里的那束光,星火燎原,暖到发烫。


就像我在这篇推文最开头的时候说的那样:一场赛事,要怎么才能变得更好。


我想答案就是:一群专注的人。


有专注的主办方,有专注的选手,有专注的摄影师,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然后大家一起来享受这一场比赛,比赛自然会变得更好。


我们在训练时候的专注,日积月累,自己看得见;我们在一场比赛上的专注,日积月累,所有人都会帮你让更多人看见。


感谢囧囧,以及和他一样的每个摄影师。或许不用谢他们,因为他们在我们这里,一定也得到了满足——一种被认同的满足,一种创作与得以实现的满足。


那就:谢谢&不客气。



发布时间: 2020-08-04 10:10:30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