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
下载

差点“逼疯”设计师的它,终于被搞定了 l 团服定制




“去到现场,让故事发生,别等了,没必要。”





别等了,没必要。

这六个字,是我相信的信念,是每次彷徨犹豫时候,是外界纷纷扰扰,内心响起的答案。

它告诉我说,去做吧,别说来日方长,在未来还未到来的时候,你拥有当下,去做当下你想做的事,去把内心的心心念念变成经历,而不是未曾拥有的空白。


把千千万万个“我以为”、“我觉得”,变成“尝试过”。

它是催促我前行的动力,是我每次热血中二催促我出发的催促。

是,青春之后老去之前的自己,在失去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最初,你因为什么而热爱一件事?比如说跑步?

跟很多人一样,我最初也从没想过自己会热爱跑步,我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跑10.8公里一圈的西湖,那时候我最害怕的事情,永远是两个字——掉队。

我害怕自己崩溃,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拖累,甚至害怕自己完不成他们口中轻描淡写的——简单嘛,不就是绕着西湖跑一圈嘛。

直到这种“绕着西湖跑一圈”变成我下班以后的习惯。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完成3公里,5公里时的满足,那个自我肯定忍不住发朋友圈的自己,因为那些小的满足才催促着让我迈向前方,完成一个个目标。

我很庆幸,在我第一次出发之前,我没有退缩,没有劝自己“等我自己能够完成10公里的时候再跟他们一起跑吧”。


否则,我就会错过很多。

错过那么多可以一起吃火锅的朋友,错过更好的习惯,以及错过更好的自己。

别等了,就从你刚动念头的时候就出发。

人生很短,圈子很窄,没必要给自己留那么多遗憾。




或许我们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的瞬间,刷着微信朋友圈,看着别人的光鲜亮丽,自己心里却遭遇着一场阴绵不断的情绪雨。

自己的世界电闪雷鸣,他人根本一无所知,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遥远而又无声无息。

看着别人的鲜活有趣,想到自己生活的两点一线,乏善可陈。仿佛别人都在生活,而自己只是活着。


因为跑步这件事,因为选择一次次的出发,我突破了很多次元壁。

17年参加无锡马拉松发布会,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主业是读宋史的马拉松爱好者。

朋友是这么跟我介绍他的:“这是赵老师,作文写得比你好,跑得比你快,发际线比你高。”


说出来或许赵老师都不信,在见到他之前,我就经另一个朋友介绍关注了他公众号很久,看他读宋史,看他评新闻,看他在手机另外一边抖着腿散发着他的小思想。

突然见到真人,看着他局促地坐在房间里,身边是一个腿长一米八的姑娘,桌子上摆满了烧烤和黄酒,手里拎着一整只硕大的烤牛蛙……那一刻,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赵老师,你好,我叫沈乌贼,我酒量贼好。


故事的后来,是2019年时,赵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被封了,一个后台不知道多少万粉丝的大号被封了。

到现在他的新公众号靠着自己一篇一篇重新写,又写回了原先关注他的粉丝。真的很想给他献上一曲黄妈的《回来》。


从丢失到找回的过程,赵老师经历了什么,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我想因为有幸认识他,我得以在现实生活里见到的是:

认真的人是不会被击垮的,他可能会倒下,但也一定会爬起来。





人在不同的状态里,会听得进去不同的话。

如果说前面两段解释更多的是催促,是别等了。那这一段,我想说的就是,没必要。

我们每一次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外界的声音,但我们有时候能听到的话,是我们内心状态的映射。

我们当下是什么状态,我们就会选择相信什么。

我们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就会主动去寻找什么样的声音。

没必要钻牛角尖,没必要去争执,也没必要去讨好别人,讨好自己就够了。

如果说每次的出发,都是一次选择,而选择其实都是有着代价的。

我想:接受代价,负重前行,是成年人终归会懂得的一种方式。


喜欢世界,喜欢自己,与自己和解,最终与世界和解。

这过程极为难熬,可能要花上许多年。但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最终都要活得像自己,其实我们最终也都会活得像自己。

这是一个归宿,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愿望。


所有的“突然”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我们要确保的是每次做重大选择时,都能看清楚这次选择的代价,并最终觉得做出“像自己”的决定。

生活还会继续,我们无法知道选择到底是对是错,直到我们走到路的尽头。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或许就是,不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把每份经历都好好对待,开心的不开心的,没必要懊恼,而是可以宽慰的对自己说一句。

“都(我)是(挺)经(得)历(住)”。


写了那么多,我想表达些什么呢?


正题来了



曾经,“别等了,没必要”只是我催促自己出发的口号。

可没想到,2019年初,在跑团伙伴的催促下,让我去跟Gearlab联合订制了第一款跑团团服。

那时候我们跟团里的人反复沟通,大家约定了订制团服的初衷。

-质量要好,没必要为了穿团服而穿团服,而是这件衣服真的很适合跑步。

-价钱要低,这个价钱低不是绝对的便宜,而是相对的,既然是团购,那就必须要比我们一个人自己去买要便宜。

-不断成长,我们相信个人也好,Gearlab也好,每年都是会不断迭代升级的,跑者的跑步水平的提升,服装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希望团服也可以不断的变得更好,配得上身体的灵魂,跟得上灵魂的身体,陪伴着成长的装备。


很自豪的说,我们没有违背初衷。


这是第三代的团服,我忍不住想跟你讲团服背后的故事,因为它真的是属于我们跑团的订制。


第一代团服出来以后,大家说夏天有时候跑步时,背心还是会有一些粘身,于是第二代团服采用了风洞背心的材质,更轻,更透气,解决了粘身的问题。

风洞背心测评请看:想跑得更快?除了减重,你还可以试试它

但是第二代团服还有问题。

它的问题在,男女同款,因此最小的尺码对于女生来说,还是偏大。比如说最小码S,穿在西嘉身上,还是有些偏大,于是增设了更小的尺码。


还有就是设计。

嗯...准确来说是,逼死了Gearlab设计师PP的...设计。


最终定稿的设计:


采用了第一代的红色,因为新年正当红!

沿用第二代风洞背心的材质,针对跑者身体易发热、出汗的部位,产品在胸前及后背部位设计了更加细密的网眼透气孔,在高速奔跑时能够通过气孔将气流导至皮肤外层,加快体表汗液蒸发,从而快速降低体温,让跑者能够持续输出,稳定发挥。以及全新的设计,出现的第三代团服——

别等了,没必要!拿下它~



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私信联系我。我会尽快处理,感谢理解




发布时间: 2020-01-16 14:23:14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