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
下载

再见,2019,再见台北马拉松。



第一次参加台北马,
是2015的时候,
当时还是个刚刚sub4的菜鸟跑者。


时隔多年,资深菜鸟我再次参加,
重新感受一下经历了这几年的成长与变化后,
台北马拉松有何不同。


1
赛事升级


今年取得了IAAF的铜标认证后的台北马,最明显的改变,恐怕是报名费用的增长。路上可见的宣传似乎也不多,或许是因为台北的比赛真的太多了。


其实对于一般的跑者来说,除了去参与一些需要成绩认可的赛事外,有没有国际认证并不那么重要,毕竟领奖金的不是你,上电视轉撥的也不會是你~



周边产品的设计是十分好看,然而所送的完赛风衣跟参赛帽子就是AD清库存的感觉。


2
不可错过的EXPO


相对于我15年参加时的寒酸,近年台北马博览会规模真是不断的提升。

许多知名国际品牌都有参与。不管是运动用品,能量补给,医疗辅助等项目,都给跑者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机会。


(還有可祈福的宮廟)


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在博览会中推介其他赛事的攤位,很多都还可以现场报名,相当的优。


不是每个比赛的领物现场,都可以叫EXPO,我觉得台北马的很可以。有影片有真相!

   


3
Race Day


配合赛事举办,台北捷运提前在早上5点20分发车,不过对于六点半开跑的全马跑者还是相对较赶,当我抵达存包处时已剩不到半小时~颇为匆忙,忙到我忘了把OSMO放到腰包中。


台北马虽有分区,但管制并不严格,混区而入的情况还是随处可见。

我不知道AB区一共有多少人,但真是十分拥挤,很多人还得翻越栏杆而入。8000人的全马都已如此,两万人的半马更是难以想像。

靠成绩直通的我,过個起点线还要花50秒....



出发后,基本是难以跑开。一是因为台北的路并不是全线开放,二可能是B区的神秘配速影响,直到7.5k左右才缓和过来。


十公里一到,眼前的阳光瞬间融化了我再加速的心,如果没有带上Rudy眼镜,我可能已经被亮瞎了。


後來跟著旁边出现的半程130 pacer跑了几公里,却感觉心率略高,汗水略多,Today is not a PB day。跑过半程已耗时一小时四十分,想要跑310基本无望,就开始降心率慢跑。


河滨的道路依旧….无趣。

看着河另一边的冠军选手经过,真的很想游过去。相对于15年的路线,现在的台北马路线已经优化不少,多了很多市区景点,少了许多河滨路段,算是很有诚意了。




随着温度不断上升,前方走路的选手越来越多,看着他们脚上Q弹的NEXT %,我想走起路一定很舒服吧,怎么说每公里也要5块钱成本啊。



最后十五公里,我也开始且行且走。


当下多希望赛道上有冰可乐啊……结果还真有,33公里的私补站,简直是跑者的天堂,冻可乐、台啤任饮,还有一堆吃的。如果我明年还跑台北全马,一定是因为这个补给点。



怀抱着在赛道上饮酒后的满足,漫步愉快的回到了终点。

最终成绩 "3:57:27"

在高温的助力下,成功了创下了今年的Personal Worst,也是新晉奶爸跑者的Personal Best。


4
小心得


台北年底的大聚会,跑者们都很热情。赛事补给很好,除了水果饼干外,還有珍奶、梅干、盐糖、仙草(在半程)等东西。

不過日式完赛便当真的不好吃,为什么不是台式排骨饭呢?



賽道旁除了一些跑团外,加油氛围其實相当普通。倒是可以看到很多不知道要封路的民众殷切地想过马路。

(偶遇超马三太子)


由于是全半马混合赛事,12公里開始和最后几公里都会和半程汇流。回到终点後也是人多到不行的状态~(毕竟半程有2w人) ,如果跑得快的,真的可以考虑只跑半程,個人照片還多呢!


整体来说,台北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只是刚好温度太高太不适合我这种空调跑者跑步而已。


明年还再来台北晒太阳吗?


 




发布时间: 2019-12-20 16:09:38
作者: 豹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