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
下载

记者节,我们来说说怎样看推文才能不被无良媒体带节奏


文:英俊的老赵&沈乌贼


   

“今天是记者节,祝所有心怀责任感和担当的记者老师们,节日快乐。”

-记者节快乐



我不生产新闻,我只是新闻的搬运工。

这是身边一位记者朋友的口头禅。

记得前不久看圆桌派,窦文涛玩笑的调侃了一句,很可惜,又一位好的记者不做这个行业了,因为信息搬运工的价值确实在贬值,但是作为信息重新分配者的价值,在新媒体时代更显弥足珍贵。

流量会自动集中于少数人,而我们可以校正其流向,把注意力资源导向普通人。
尤其是那些,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价值观的普通人。

在今天,我们想聊聊另外一件事,叫"带节奏。"

这个话题从来不特殊。

中国马拉松负面舆情——因何会被跑圈自媒体所左右?

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今天想用两个新闻来聊聊这个话题,如何在那些网络评论一边倒的新闻里面,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别人的标题带着走。

第一个新闻,发生在陕西渭南。

新闻有点久了,5月25日的。标题是这样,《陕西渭南小学生横穿高速上学 因便民桥被冲毁未修复》。

新闻里说,渭南市薛底小学的孩子,因为便民桥被洪水冲毁,而且因为主管部门不批准,所以修复工作极其缓慢,小学生只有在家长的带领下横穿高速公路上下学。当地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发出告知,要求学生不能从危桥和高速公路上通过。

这是一条很能引起共鸣的新闻,如果只看这里,所有人都会痛骂,官僚主义,不作为,庸政懒政。

但是这条新闻得仔细看,看完之后你得想,如果学生不横穿高速公路,有其他路可以走吗?

我没去过现场,但是好歹我能看地图。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条新闻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地名、校名、路名都有很多错误,但是这不妨碍我找到这个学校。

这里并没有“薛底小学”,而是有个薛底村,他们村的孩子,要到高速公路西侧忠靳村的忠靳小学去上学。从薛底村到忠靳小学,是有路的,地图上测量是1.7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新闻里的采访也说了,只有在校车坏了、路堵的时候,孩子们才走这里去上学。这说明,平常是有校车接送的;有时候家长也会开车(我估计是农用车或者三轮车之类,否则不会担心堵车的问题)去送孩子上学。

这说明什么问题?

孩子和家长嫌1.7公里的路程太远,所以放弃了步行走正路上学,选择了横穿高速公路。

横穿的地点在哪里呢?我在卫星地图上找了一下,个人觉得没找错。


通过这个图,就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很明显的抄近路横穿高速公路的违规行为。

我们再继续看采访,里面说,还有一座民间修建的桥,去年9月被洪水冲毁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起来,我们来找找这座桥在哪里。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它了。


从卫星地图上看,这里过桥之后,会经过一个涵洞,也能节约几百米的路程。

现在我想问一下各位:在已经有一条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道路的情况下,在有校车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几百米的路程,非要重新修建一座桥,到底值不值得?

这样一件事,明明就是在校车坏了情况下,村民偷懒不想走1.7公里的路送孩子上学,带着孩子横穿高速公路的违法行为,当地政府发出告知,不让他们从这边走,我觉得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当然,如果政府能够在校车出故障的时候,调配其他车辆来帮助孩子上学,那就更完美了。

这样的新闻,怎么说呢,在我看来,就叫带节奏。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新闻,这件事发生在湖南沅江。


新闻标题是《老人剐蹭轿车拒赔钱,下跪膝盖磨破反向车主索要2000》。

新闻里是这么说的,一个老人骑三轮车剐蹭了轿车,车主向老人索赔200元,老人下跪求饶,然后车主报警。老人家属赶到之后,坚称是车主撞人,找车主索赔2000元。最后,经过交警的协调,车主向老人下跪道歉,并且赔偿了400元。

如果只看这里,恐怕大部分人都要在心里说,老人变坏了,老人的家属也变坏了,又见警察和稀泥执法之类的,上千条评论也差不多都是同样的论调。

但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这起剐蹭,到底是谁的责任。

好在新闻里还有一个采访视频,里面有一句很关键的话:车主倒车的时候与经过的三轮车刮擦。


看图,看文,车主的白色小轿车从马路牙子上倒下来,和在马路上行驶的三轮车发生了刮擦。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倒车的时候与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刮擦,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倒车者的责任。

当然,不排除一些其他概率不大的原因,具体的情况需要交警现场分析。所以我认为,交警判定这起擦挂是轿车车主的责任,并且让他赔偿老人400元钱,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据的。

并且,我觉得车主也认可了交警的判罚,否则就不会下跪给老人道歉。

这样的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怎么说呢,带节奏就带得比较明显了。



上面这些都是一些发生了很久的“旧闻”,那么来聊一下刚刚发生不久的跑圈新闻。


马拉松报名平台发的,无锡马拉松起点酒店价格暴涨,文章中通过清远赛事和无锡这个酒店的价格作为案例来讨论马拉松带来的酒店暴涨的问题。



文章里面个别措辞,无锡当地的跑友都能够给予正面回应,但我想,如何不被带节奏才是我们每个读者在选择评论之前更要谨慎小心的。


作为一个跑过几次锡马的人,我知道锡马的集结区在无锡市体育中心,选手要先在这里存完包之后再从南门或者西门进入到各自的起跑区。掏出百度手机打开百度地图,规划路线,距离大概是1.4公里。


为什么定位新体育中心?


因为这里是马拉松的集结区,相信只要是个跑过马拉松的心里一定明白,马拉松起点和马拉松集结区的不同。


尤其是当你使用旅游软件去订酒店的时候,他们显示的是直线距离的时候,根据以新体育中心为中心,打开携程搜索附近酒店。


我对比的是11月09日和3月21-22日的时间窗口的酒店价格。


有没有涨?有涨。

有没有到非常夸张的地步?没有,至少还没有到一个人神共愤的地步。


大家都是经常外出跑马拉松的人,见惯了一个普通连锁酒店就要叫价四五百的骚操作,摸着良心说,无锡酒店的这个涨幅,属于绝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的范围。



当然,经常跑马的老司机们知道,除了集结区附近以外,地铁沿线也是选择酒店的选择,找个地铁沿线,然后早晨坐到地铁站走到体育中心,好像价格更划算。选项太多就不举例了,反正刚才搜了一下,两站以外的地方还是可以订到100多块一晚的酒店的。


组委会能不能够管理酒店?我的理解是,不能。


但是组委会在这种事情上,能够展示出的最大诚意、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站在跑友的角度上,去跟酒店协调。


能协调价格就协调价格,不能协调价格就协调服务,至少能够让跑友们能够在完赛之后,有充裕的时间回酒店洗个澡。

2017年,无锡马拉松最早推出合作酒店,协调和酒店之间进行马拉松跑者的优待包括延迟退房,提供早餐等。

太多的细节,作为一个汇跑粉来说,我写这篇文章完全出于一个不知道如何说明的心态。

就是,总有些人,只要他们还保持思考,就是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其实,还有很多新闻,都是有很大的破绽的,往往是标题越耸动的新闻,可能存在的破绽越大。只要你愿意动动脑子,是能够发现的。

当然,你要是不愿意动脑子,那就算了。

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私信联系我。我会尽快处理,感谢理解。
发布时间: 2019-11-08 16:39:31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