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我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ASICS跑将训练营分享
一件事得到一个成果并不重要,怎么获得的才重要。
不劳而获的人怕手里的东西被抢走,只有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获得的人,才不会害怕失去,因为他,永远可以靠努力和技能再来一次。
-前言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是一个经历,一个内心想安利给你种草的经历,一个想让你也能参与的经历。
如果要为这篇种草说明原因,答案是,很感谢这段经历,而最好的感谢是分享。
如果要很详细的去话唠,那可真的就是我擅长做的事了。
(没耐心的伙伴麻烦直接拉到文末,有耐心的伙伴可以慢慢看。)
“说出你的跑步故事。”
现在几乎各种跑圈里的选拔,都不可避免的会遇见这么一句话,配速员也好,训练营也好。
这句话就像是我们去面试时的那个自我介绍。
又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忍不住在空白的回答框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Emmmmmmmm,你们认识我的,我们很熟了哇,我们是老朋友了。”
的确,一个人哪能有那么多的故事,故事太多的人,一定是事故。
因此就那么一个故事,说了很多遍,陌生的路人也变成了熟悉的朋友。可好像总是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
于是敲下了接下来的话,仿佛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是不同阶段的自己去叙说的,才是当下最好的答案。
“我很幸运,经历了多数人的经历,却有幸遇见了少有的经历。
跑步故事的开始是跟大部分跑者几乎相同,若不是因为胖,谁会愿意去放弃手机和空调选择迈出家门。
因为胖开始减肥,因为减肥开始瘦了,因为瘦了然后开始了接下来的很多经历。
那些我最开始迈出第一步时,做梦都不会想到的经历。
随着一次次迈步,运动让我瘦下来的体重变成了一个个标签贴在我的身上。
有身边不跑步的朋友喊的跑步达人标签。
有关注着这个公众号给与肯定伙伴的给予的自媒体标签。
有一次次匀速抵达终点时陌生跑友信任的配速员标签。
当然还有一直内心拧巴抗拒的网红标签。
标签是外人贴的,而自己的人生设定选择权在自己。
突然明白,原来身上的那些标签也好,人设也罢,其实是一路跑来,别人眼中的肯定和自己的选择。
我开始发现在路上最大的收获,是不断接纳自己,不断进步成长和有经历,去遇见。
这是每次选择出发的理由。
而这次出发的目的地,是西安亚瑟士的两天一夜训练营。
如果说,标签多了人成长了,说出来“最欠儿”的烦恼是什么?
我想答案是,选择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
都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什么都想要,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成长带来的更多是,学会在一次次的选择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一次次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应该,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拥有更多的可能,想拥有更多的经历,想体验更多可以帮助我让热爱得以延续的有趣经历。”
所以当收到朋友说,“我们准备组织一次肯尼亚两天一夜封闭训练营,你来参加吗?”
“什么时候?”
“9月21号-22号。”
所以,当很好很暖心的朋友说,“乌贼,9月22号给你准备了生日聚会。”
“很难为情,很感谢,不知道怎么说,我想去西安参加一个训练营,想过个不一样生日。”
“怎么个不一样法?”
“Emmm,回家一趟,然后戒酒的那种,我想参加一个西安两天一夜的ASICS亚瑟士肯尼亚跑将训练营,想在生日这天,提高一些,收获一些。”
9月20日,晚,杭州-西安,飞机滑行,起飞。
我坐在飞机上问自己:当我选择参加训练营,我希望自己能够收获什么?我自己想要收获什么?”
“我希望收获提高,我希望能够通过训练营去修正自己平时不注意的细节,我希望让自己跑的更好也更远,我希望抓住每个可能让自己可以滋养自己的爱好,让这件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追求更好。”
我想的很美好,猜中了结果,却猜不中过程。
训练营是持续四周的,我参与的是最后环节。
在前三周,教练Lukas已经跟大家都熟悉了,就这么说吧, 大家都是一个班级的,我跟另外一个伙伴阿杜是插班生。
跟上学一样,训练营的第一个环节,是温故知新。
“大家先半深蹲,然后lukas会提问,我们回答正确了,可以不用深蹲,当然问题都是关于lukas的事情。”
那个温故知新的小游戏,怎么说呢,我成功的从头蹲到尾。
为什么?
“对于一个刚认识一个小时不到的人,我除了知道他是肯尼亚的,我一无所知。”
一无所知真的不是坏事,因为一无所知代表着自己是一张白纸。
一张白纸的时候,是最适合全盘接受的时候。
两天一夜的ASICS训练营,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简单说,这两天就是不断的重复再重复的过程,跑步休息吃饭如此往复。
而飞机上我内心问自己的那个问题,也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关于细节。热身的重视和近乎四十多分钟的拉伸放松,让我明白跑步的训练不应该只是跑步这个过程,而是一个闭环重复,循序渐进的提升。
关于跑姿。撇开核心力量和身体强度谈跑姿的确适得其反,而身体的强度需要自律的执行课表以外还要依赖于休息和补给来支撑自己可以支撑下去。
关于节奏。日常训练时,如何去设定自己的节奏,完成渐加速或者倒时差的跑步,间歇跑后应该如何组合的动态恢复。
最后,我想学到的除了关于跑步以外还有就是一个跑者对待“赢”或者“自律”的不同能力下所呈现的态度。
比如赢仿佛不是为了赢别人,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和重复来告诉自己。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是运动带来的美好意义。
活动结束的闲暇,我跟负责人聊天,在聊起这个活动时,几乎好几天睡眠障碍的他叙说后面的计划时,眼睛里是带着光的。
“乌贼,第一次你在日本参加训练,那次我们听到了那句话,评判一个人是否是跑者,不单单是依赖于配速,而是有更多的因素,比如是否热爱,又或者通过这项运动,他是否跟内心的自己达成和解,跑出自己。”
嗯,跑出自己,每一次的出发是要让别人看到自己却不单单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不是为了把一个冷冰冰快的配速图发给别人,而是当每一次跑步结束后,内心的自己期待下一次的开始。
“我们希望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你爱吃火锅,跑步就或许跟火锅一样,让不同的食材融合在一起,每种食材都不同,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只有不同的选择,未来我们希望引入更多的跑步文化,肯尼亚的,欧美的,日本的...”
仿佛第一站的训练营结束,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就像教官lukas结营时候说的,希望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在今天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去带动更多的人,去开始他们的故事。
我想每个人故事的重点不是开始,而是怎么延续。所以问题其实是,你愿意坚持吗?给自己开始一个让热爱再延续的经历。
我说这些,去拥有热爱,并不是非要每个人都成为专业的人,而是让我们充实,让我们知道在空闲的时候怎么度过,让我们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
原来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这么多人在和我并肩同行。
我想,我开始知道自己想去的方向了。我的故事没有完结,但庆幸的是,我已走在了我自己热爱的路上。
安利这些,有太多的话不能一次说完,因为那是我的感受,不是你的。你的感受,需要你自己去选择,去经历。
成为一个跑将,我们一起。
最后,分享一下这两天培训中,我觉得有点用的东西吧。当然了,只是我个人觉得有用,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判断一下了。
跑步的强度和提高,除了自律的执行课表以外,是依赖于休息和补给来支撑。
先说休息。
跑完后,拉伸和按摩是在一起的,时间是在40-50分钟。
节奏建议
每周有两次强度课,强度课的法莱特跑和间歇跑可以替换,一周留一天时间做充分的休息(充分的休息依然跑步,10k那种很慢的速度,让身体动态恢复刺激线粒体增强)
节奏是,比如说长距离慢跑,是跑给自己,去为了提高的,而不是说跑完以后把数据发给别人看自己多努力。所以起跑前会有10-20分钟的热身+慢跑。
然后开始跑步,在中间段开始提速,养成一种倒时差跑法。比如20k的距离,从10k开始,逐渐提速到18k降速。
恢复心率以后,去做核心,肩背胸腰腹。做核心的过程是,先拉伸,后做核心,再拉伸。
如果不小心受伤了,给到的建议是,一周不要跑步,先恢复一下,再跑。再跑的时候怎么跑呢?跑一段,走一段,再跑一段,逐渐增量。这个我觉得适用一些受伤了但又不想休息影响训练的伙伴。
毕竟硬撑没必要,因为比赛很多,跑步的机会很多,不要留下隐患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点其他的。
在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跑土路。因为相比于水泥路,土路有一定的缓冲,加上因为路不那么的平,跑的时候你需要付出更大的消耗,这种被动锻炼,可以加强脚踝力量,也相当于给自己被动负重,让我们在比赛的时候能跑的更好。
最后,建议给自己找个搭档。为什么要找个搭档一起训练呢?在训练结束后,两个人可以互相“马杀鸡”一下,顺着肌肉和向着心脏的方向去按摩。不管轻松跑还是强度跑,疲劳和肌肉紧张是积累的。如果不想受伤,就多按摩,多放松。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了,我是沈嘉沐的呆地沈乌贼,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