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时开外就是浪费名额?他说:我不答应!
我和跑步领路人“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合影,你看我既不嫌弃他跑得慢,也不嫌弃他猥琐,真好
上个星期一场马拉松比赛的场外视频在网上传得挺欢,一位老大爷痛斥在赛道上走路的选手,说他们好不容易中了签却不好好跑,哪里是跑马拉松,分明是走马拉松,简直是浪费来之不易的马拉松名额。
这本来是一个挺搞笑的小花絮,很有可能就是老大爷激励选手的一种方式,但是没想到这个视频竟然逐渐发酵成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到底跑得慢的人,是不是在浪费来之不易的马拉松名额。
更让人诧异的是,居然还有人在正儿八经地讨论,什么样的成绩,才算是“跑得慢”,最后似乎统一了一个标准:跑到四小时开外的选手,就算是跑得慢了,就算是浪费了马拉松名额了。
仅仅是两三年前,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跑者还在以破四为荣,想不到现在就已经变成了濒临淘汰的废物了。
我其实特别反感这种鄙视链,不仅仅是因为我也跑得慢。
国内的马拉松比赛,大部分都是六小时关门,有时候为了照顾最后出发的选手经过拱门的等待时间,还会延长一刻钟。
根据我的理解,既然这是组委会的规定,那么只要是在这个时间内按照规矩完赛的,不替跑不嗑药,不抄近道不骑单车,没啥违规行为,都算是一个合格的马拉松参赛者。
我们不需要特别严肃地划分出来,遍及全国的马拉松比赛究竟算是残酷的体育竞技还是欢乐的群众体育,在这个本应该多元化的社会里,一场马拉松比赛应该能够容忍多种元素共存。
追求竞技的就去竞技,追求欢乐的就去欢乐,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只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只要你努力不给赛道上其他人选手制造麻烦,你爱怎么享受运动就怎么享受,没有人应该受到鄙视。
而且这种鄙视,是莫名其妙的,就像赛场上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一样。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如果你不是靠跑马拉松为生的话,请不要把你赛场上的成就当成你人生的成就。
有一些跑马拉松的朋友,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种错觉,把自己在赛道上收获的尊重毫无保留地转嫁到了自己的人生中,仿佛自己的人生因此也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其实有几个很好的判断标准,来证明你是不是靠马拉松为生的:
第一,如果你三个月不跑马拉松,或者不从事马拉松相关行业的活动,你的收入会锐减到生活窘迫的程度吗?
第二,你拿着你的成绩证书去找你的主管领导,他会为你上调薪资和职位、或者提供高额奖励吗?
第三,你凭借自己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成绩,能够为自己带来诸如代言、广告等额外的高收入吗?
如果这些条件一条都满足不了,那就省省吧,你跑得再快,也就是跟关门完赛的选手一样,是一个纯属爱好的业余选手。你们之间既不会有瓜分奖金的斗争,也不会有争抢代言的矛盾,我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鄙视的,自己安安静静地享受跑步,真就那么困难吗?
我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挺让人寒心,是觉得这种“鄙视”不应该强加于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或者是一个努力的弱者。
我们应该鄙视的,是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是那些给别人制造麻烦的人,而不应该扩大到一个随心所欲的范围。
稍微比别人强一点,就可以任意地鄙视别人,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丛林法则,不应该出现在9012这样的年份里。
我说句扎心的话吧。
你觉得别人比你跑得慢,马拉松成绩四小时开外,就是浪费马拉松比赛的名额,就没有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格。
要是别人收入比你高,嫌你每年的纳税金额太少,就觉得你浪费了生存的名额,就没有生存下去的资格。
然后给你划一条你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纳税金额底线出来,你怎么办?
躺到土里去等家属给你烧大额纸币过来吗……
◆ ◆ ◆ ◆ ◆
乌贼有话说:你们天天在我公众号要的老赵!给你们弄来了!快点扫码去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