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怎样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知乎上有人提问“大学生如何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突然勾起我不少大学时的回忆。趁这次机会也想跟咱们校园俱乐部的同学们分享一下,没有指路明灯,只有各自摸石头过河的闲聊。
现在回忆起来,能记得的只有2件事。由于学的广播电视编导,所以整个大学都扑在了刷片写影评改剧本拍片子蹲剪辑上面。熬夜无法避免,每次剪片子时全组人把电脑“分尸”带到自习室,然后买一堆零食屯着。这样的画面我想大概很久很久我都不会忘记。
讲这个栗子想说的是,我们看过了那么多大道理那么多脱口而出的“大学生必做的XX件事”却从来没考虑过如何好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四年时光。只是翻过高中的坎来到了被骗了近20年的大学发现一切都不一样又好像一切都跟想象的一样。一样的是老师真的不管你了,家长也终于放了一只手,不谈恋爱变得跟不上节奏了;不一样的是万万没想到,突然被扔在校园里搞不清楚努力升上大学以后的自己,接下来该以什么为目标,该往哪里走了。
大四做毕业设计时,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以后大概再也没有机会能全心全意地为了拍一个片子而这样耗费心力了。”
是的,毕业时一个又污又壮的汉子咧着嘴大声说他的梦想是有一天他做制片,把咱们班的同学聚在一起再好好拍一部片子。这片子剧本在哪儿我还没看到,但是现在想起这句话还是觉得浑身热血沸腾。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知道接下来要往哪里走。至少活在当下,活在你身处的校园、课堂、操场、图书馆,这些画面都是你以前心心念念的。学校再不济,至少能给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一群与你一样无所适从的“战友”。
另一件事是因为纪录片的拍摄练习联系到了成都的一个“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为了准备采访,几乎刷完了当时所有的关于“自闭症”的纪录片,花了接近1个学期的时间每周都去中心跟孩子玩,打打杂。这段经历对我们全组人的影响都很大,记得当时对家长进行采访时。在我问到“当孩子确诊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时,几乎每个家长都在一瞬间崩溃,突然就泪不成声。“晴天霹雳”,这件事让我更明白了这个词的意义。
后来在4月2号的“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那天,我们联合了学校的各个社团在学校的广场上做了活动。看到校园的树梢上飘扬的蓝丝带,看到同学们因为这次活动认识了自闭症,知道了被称作“星儿”的孩子并不像影视作品里演的那样总会在某一方面有奇高的天赋,明白了“智障”是多么刺耳的表达。很简单,但是很有意义。
世界很大,如果你愿意走出去看看;世界又很小,如果你仅仅想蜗居在十几平的寝室通过电视剧游戏来熬过一个个日出日落。
《后会无期》里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大概是因为听则听矣并无是处吧。
回到题目,我以为的“饱满的精神状态”指的是成就感和存在感。而触发成就感的事多半三部:“我想到一个点子,觉得不错”—“分享给小伙伴”—“通过努力实现它”—成就感get√。而多数人都卡在了第二步就没有然后了。从0到1的过程永远都是艰难微小的,没有人看到没有鼓掌,但是没有0到1,哪里来的100、1000、无穷尽呢。Just Do It!
当然除了精神层面,你天天熬夜胡吃海喝地谁也救不了你。坚信:没有什么人事值得你熬夜。
(女生版)
(男生版)
以上,欢迎关注“咕咚同城汇”私信本帅加入“咕咚校园俱乐部”。
动起来,才是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的硬道理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