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选择新教案的教学对象
本月的教案是参考教学视频中的一个内容,原教案是两端摆放4球门,两端各配一名防守队员,中间一名进攻队员运球突破。
视频存在的问题,就是球门摆放太小,如果防守队员不是为了配合完成拍摄,消极防守让运球队员通过,个人判断这个训练偏向2人间的夹防。
而这个训练形式,如果拆分掉一端的话,就是以前江湾FC的教案,2人一组,反复的通过球门,避免排队。
今天上课5人,上课前我已经感觉到这个班级做新教案有很多不确定性。对此上课前我就把这份“焦虑”表露了出来。家长说我教的好,我说今天会教新的内容,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到场说明游戏就出现各种问题,原先说明的是2防1的游戏,然后另一组的2人,我再单独指导1V1,结果1V1的这组,一名孩子说冷,我告诉他,你跑起来就会热了。结果他站着不动,我以为他不理解训练内容,然后又说明了一遍,他又循环回复,说冷。我也反复告诉他,你跑起来动起来就可以了。他继续站着不动,然后看起来似乎要哭了。
一方面训练前因为等一名家长给孩子穿装备,大家已经多等了一会,说明的时候又等了一会,此时一名孩子又干等着这名孩子参与,他再站下去他也要冷了。而这名说冷的还看上去又要哭了,索性我就让他去跑圈,否则影响其他小朋友训练了。他跑圈也不愿意,站着不动。无奈,我只能他自己做选择,要么旁边休息,要么现在训练,要么跑步,结果还是站着。对此,身为主教练考虑的是所有孩子,不是1对1照顾。就安排另一名等着的小朋友练习了。
正好另一组2防1也没有做起来,出现一边防守队员强,突破的队员只敢往弱侧突破,导致强侧那边干等着没人过去。我看游戏玩不起来,说明用了一些时间,突发情况有些小朋友又站着不动很长时间,天气又冷,对此取消了游戏。改为1人1个球,让他们先动起来。
大约15分钟后,看孩子们热起来后,并且注意力提升后,再尝试了一次,此时人数还是4人,对此安排的是1V1的突破。预想和实践存在明显的反差,一名孩子的方向感较弱,完全不知道防守队员如何挡住进攻队员,无论怎么说明,其他孩子都理解了,我的教学重心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他身上指导,结果还是不理解。
1V1的形式为,单个球门,一名防守,一名进攻,进攻队员突破防守得分。但一名孩子出现的情况,进攻队员突破球门后,他朝着没有人的方向横向继续横向移动。我问他对手在哪里?他没有反应,暂停后让他先找到对手,结果还是同样的情况。
1V1指导情况不理想,再集合说明问题,再开始训练进行1V1指导,甚至我从口头指导变成肢体指导,结果还是不会。考虑到指导的平衡,我只能无视他的问题,去关注其他孩子的情况。
还有很多突发情况,暂时就说这些。反思今天的解决方案,不会把11月教案的第一次尝试用在这个班,不确定的因素会比其他班概率高。